1月26日,由中鐵十四集團承建的艾溪湖隧道正式通車,標志著江西首條疊層結構“公路地鐵共建”隧道正式投入使用。
預留地鐵隧道
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大空間
艾溪湖隧道是江西省重點工程,也是江西省首條疊層結構“公路地鐵共建”隧道。隧道上層為公路隧道,下層為遠期預留3號線東延兩孔地鐵隧道,單孔隧道凈寬5米,凈高5.2米,足以滿足地鐵運營需要。
該工程采用疊合隧道方案,實現公路隧道與地鐵隧道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不僅可以降低對艾溪湖濕地公園及城市周邊環境的影響,避免后期交叉施工的風險,還大大節省了工程投資。隧道建設為地鐵3號線遠期延伸預留了條件,既能有效促進南昌市現有交通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城市交通的可通達性,也為城市向東發展建設帶來更大的空間,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助力南昌加快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
艾溪湖隧道是集道路、匝道、地鐵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工程,為公路和地鐵共建疊合式深基坑結構,在國內極為罕見,屬于典型的“坑中坑”結構?!笆┕r,上層公路隧道基坑與下層地鐵隧道基坑寬度不一致,最大寬度差達18米,且施工區域地質以砂層為主,透水性強,部分施工需在水中完成,安全風險極高,這對項目部來說是極大的考驗。
面對困難,該項目迅速組織科技攻關,創新使用“雙排鋼管樁圍堰技術”“疊層隧道非共板抗共振技術”“富水地層坑中坑和有限土體支護結構變形與穩定機理研究”等,成功克服深厚砂層復雜地質、疊層隧道明挖施工、深大基坑穿湖施工等困難,取得各類技術成果10余項,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5項。
項目部采用的是雙層異型基坑,基坑長2600米,最大開挖寬度51米,最大深度23米,施工難度很大,通過加大資源投入,優化方案,推行施工標準化,搭建基坑智能化管控平臺等,最終安全實現了深大基坑跨湖施工。
艾溪湖隧道工程于2019年9月正式啟動施工。為了確保施工期間艾溪湖湖水通暢,同時保障施工進度,最終確定分湖西、湖中、湖東三個區域,湖中段采用兩期倒邊,湖西段和湖東段同步開工、分期實施的方案。
施工期間,受疫情及連續強降雨影響,項目施工進展一度滯后。尤其是在2020年7月,在隧道基坑作業的關鍵時期,南昌持續暴雨,致使艾溪湖水位上漲至18.7米,為“百年一遇”標準高水位。為確?;影踩?,該工程項目部組織參建單位迅速應急處置,3天內將基坑圍堰加高1米,應急隊伍24小時值守,調配充足應急物資,動態監測艾溪湖水位,保證了項目安全度過汛期,戰勝了超高水位風險。
面對工期緊、體量大、難度高等局面,項目在資源投入、人員配備和工序組織方面加強統籌,按天落實,持續保持大干狀態?!敖ㄔO高峰期,項目部分四個工區同時作業,投入施工人員1200余人、各種機械設備百余套,提前5個月建成通車。
艾溪湖隧道通車后,有效連通艾溪湖東西兩岸,進一步緩解京東大道至昌東大道的出行壓力,改善跨湖區域交通,促進城東片區路網結構優化升級,并實現南昌市一環線與二環線的有效連接,為臨湖片區整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