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到開車,理想為王!
侯永祿并不算是完全意義上的“生意人”。
1997年香港回歸的前夕,他從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畢業,入職一汽設計崗位。
前者是新中國第一所培養汽車、拖拉機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學府,也是我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問題的重要基地之一。后者,則是全球一流的汽車制造世界工廠。
如此“硬核”背景,卻是為遇見吊裝,遇見徐工起重機做準備。相比單一的伏案設計,二十出頭的侯永祿更想要自由的“策馬奔騰”,他辭去人人稱羨的世界汽車大廠工作,追隨愛人來到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且有執行力的人。侯永祿踩著大發展的節奏來到內蒙,彼時的興安盟路正修,房要造,城當建,而僅當地電業局、建設局有一兩臺起重機,供需難以平衡。
放下紙和筆,握起方向盤,對起重機有著天然好感的侯永祿從“造汽車”轉為“開吊車”:“從岳父手上接過這臺8噸吊時,這車也有8、9年了,我就利用大學的知識,邊使用邊琢磨邊修復,當時最主要工程就是吊水泥預制板?!?/p>
可別小看了這個工程,2000年以前,僅這項業務就需要他和兄弟兩人日夜不停地輪換開。“一天臺班5000-8000,持續接近一年時間,攢滿了第一桶金?!碧峒斑@臺立下汗馬功勞,已有31年的老8噸,侯永祿言語中滿滿的珍愛。 1臺到16臺,志同道合! “我們一直在聊,在暢想,興奮地半夜兩人睡不著覺,一直在計劃著再接哪臺車。”盡管在20年后,談及這段回憶,侯永祿依然興奮如昨。 徐工8噸吊帶給他的驚喜遠不止財富的積累,他的大學摯友,也是親密愛人的妻子作為最堅實的后盾,支持并鼓勵他邁出更為挑戰的一步:04年全款拿下全國第一臺16噸,正式以“鼎力”進軍吊裝行業。 “16d當時主要就是廠房建設、橋梁搭建、鍋爐安裝等,高度,起重量上去了,業務量水漲船高是必然?!?/p>
依此為起點,12、25、50 、75 、85、130、200、300噸級的起重機密集開進鼎力吊裝。從K系列到G一代,從汽車吊到全地面,侯永祿手握徐工升級換代的最新成果,以專注、專業、誠信的經營邏輯,攜手中交、中水、山東路橋央國企,在大草原上創造屬于自己的吊裝施工“奇跡”。 最高的臺班。已在大草原闖出名聲的鼎力吊裝,憑借產品和服務優勢活躍于當地能源、化工、城建項目,09年入手不久的50噸即得到服役當地金礦的重任?!?2000元,這是50噸創下的臺班記錄,9個月還清全部貸款?!?/p>
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雇主還是同行,都是以侯永祿的報價為詢價標準,這是對其誠信經營以及在當地市場影響力的高度認可。 最長的工期。從年初起,鼎力吊裝QAY200、XCA300等組成的“王牌施工組”全身心撲在草烏高速工程沿線,用近半年的時間,織網般將1200多片橋梁箱體平穩得放置于橋面,累計吊重量20萬噸。 在項目收官,更以專業性破解“籠中吊”難題。半年時間,零事故、零誤差以超出業主預期的高標準完成任務。 最高的難度。依山而建的30米斜拉橋,在滿是滾石的路面上,侯永祿操起工程師的老本行,畫起圖紙,拿起卷尺,一寸一寸量,車輛站位一個一個定,最終比預期工期提前一天完成吊裝。 二十年來,不論工程大小,侯永祿堅持親自畫圖制定方案,現場坐鎮指揮,起重機在他手上,成了被“馴服”的鋼鐵巨獸,力量無窮但也盡在掌握。 愛車更惜車,黃金狀態! “愛車更惜車”,這是工程師出身的侯永祿堅持了二十多年的“執拗”:“徐工的車很多操作設計,我都非常喜歡。為了讓一臺車都在最好的黃金狀態,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每年我都要把收入的20%用于保養車輛。” 從為老8噸改發動機、改涂裝,到如今每年2月到4月內蒙各大產業的冬歇期,侯永祿帶領鼎力20多位司機全力投入到起重機的保養和維護當中。 侯永祿的“長情”,換來了起重機的“長壽”。 目前仍在使用的,31年的8噸,18年的16噸,16年的25k5,15年12噸,13年的50噸,就是最好的證明! 當下,侯永祿正在研究風電。內蒙作為風電根據地和大本營,將會迎來一個新的入局者。 這是一個曾經被低估的行業,如以當下的眼光審視那時的吊裝行業,這將是有理想、有信仰、行動力強的人,最好創業機會之一。以侯永祿為代表的早期創業者,以專注、精耕、匠心,貢獻中國吊裝一個又一個經營典范樣板!